阵营之战

互联网是个神奇的地方,它使得交流变得极为快捷廉价,也让阵营之战烧得极为旺盛。

典型的战争

  • 摄影论坛:我家尼康更专业,佳能完全不行,宾得用户冒出来说我家机身可好看了;
  • 程序员:PHP 才是最好的语言;
  • 手机用户:iPhone 才是智能机,Android 卡出 xiáng,Windows Phone 你在哪
    1
    2
    3
    4
    5
    6

    观众:23333,我该选什么?

    ## 战争的导火索

    信仰

我的看法

论战的本质是同类产品优劣的对比导致的极端化行为,很多情况下对某一产品的信任会放大其优点,然后放大竞争产品的缺点。如果在同一个维度里继续进行争辩,基本上是难以得出结论的,因为这些优缺点确实存在。

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妨我们跳出来看。我们之所以需要对比产品的优缺点,并不是因为闲着没事干,而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可以这样,比如下次想买相机时,可以搜尼康的优点是啥,佳能的优点是啥,而不是尼康和佳能哪个更好。选择其它产品也是一样的方法,之所以有同类产品都能够同时畅销,便有其优势在那里。如果完全是一个好,那还需要你挑嘛。

同类产品的竞争是一件好事情,一方面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另一方面能够更舒适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厂家会为了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而做出更多的努力与创新,就如同现在的手机市场,年年都在革新。

一不小心间或许我们也会卷入到论战当中去,我的做法是问自己,我足够了解这两种产品嘛,我能够公平对待它们嘛,也就冷静下来了。不为了黑而黑,不为了粉而粉。口水之战不是目的,买回来自己用的 High 才是正解啊。

我的一些自学思路

入门

在我看来,入门是一件相对比较困难的事情,一方面要足够系统,另一方面要足够易于理解。虽然我学习的内容是相对比较容易搜索得到的计算机知识,但也因为其太过好找,鱼龙混杂的内容太多。所以,我的计算机学习史便是从计算机系统安装,再到软件使用,再接着是编程,然后是基础课。当然也并不是说这样的学习没获得什么益处,只是这弯路有点太浪费时间,万一走偏了那。

现在也会有人问我某样东西怎么学,或者看到知乎上别人的提问,发觉大多数情况都一样,难以很好入门。如果我有合适的教程我会推荐给他,因为自己入了门也就知道大概需要哪些东西了。

平时也有关注一些寻找入门方法的文章或者问题,自己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 寻找开设该专业的学校,看学生课表或专业内容要求
  • 搜索该专业学习路线的思维导图
  • 请教该专业人员
  • 在知乎或者 Quora 提问,也可以是该专业的垂直网站

自学教材的搜集

如果是学生,就可以先去图书馆借阅,虽然有可能不是最新的教材,但入门总是够用的。

现在很多专业书籍都是用英文版或其翻译版,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电子版,不过个人推荐英文原版,因为更好找且大多数排版更好。

二手书店,那天去了一趟惊呆我了,厚厚的龙书竟然还是全新的。最后一条,各大电商平台,据说自己出的血,比较会认真看。

解决突发问题

搜索引擎,在没梯子的情况下使用 Bing in English,但是其英文搜索实在太烂,所以尽可能还是自备梯子用 Google。

有些东西比较难搜,可以考虑用学术搜索,这类网站有很多。

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能自学

要提高效率或者避免乱踩坑,请找个会的人带你或者与之交流,别人说一句话有时候顶琢磨一天。

别把文章全当干货

网上的很多文章都是湿货,比如这一篇。干货在书和实践中,请多看书和实践。

招聘需求并不是全部

很多人是冲着职业去自学的,但是如果只按照招聘需求就学那么一点儿,那么,老板应该很开心。

多分享

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好,所以现在在慢慢改。虽然你分享的东西有可能是错的,但依旧能帮你整理思路,且有人会来指正你。

我对免费软件与服务的态度

现如今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免费软件与服务,如微信、支付宝等各类软件。当然,还不止这些,还有无数公众号的内容推送与接连不断地新闻推送等。

有了这些免费软件与服务,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多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大大提高。因此也产生了许多特有的商业模式,如分享的文章里充满了软广,在应用使用中不时浮现广告条,以及偷偷收集你的私人信息等。

我并不赞同,但也没资格反对这样的行为发生。因为没有经济基础的支持,所有的免费服务都无法继续。如果选择使用该免费软件或服务,那么便默认遵守了这个产品的服务条款,就如同我在使用某便签一样,我不会将它提供的水印去除。

当然,还有一部分的内容与软件创造者会提供捐赠方式,从而在接受捐赠的同时保持软件与内容的高质量。这是我乐于参与的方式,因为要输出高质的内容与软件并不是一件容易与快速的事。

很多时候,免费的内容与服务往往是最贵的,因为需要你不停折腾,然后自己判断排除各种坑。似乎经济学上对于免费产品的使用有着一套说法,不过外行人我就只能说到这了。

写对名词

这是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我会由此来判断编辑或者平面设计对作品的用心程度。

这件事情通常会发生在中文内容混合英文名词时的状况,或许许多人认为这似乎是一件大不了的事。如把 iOS 写成各种奇怪的形式,然后还有 iPhone 写成那啥,因为实在太惨不忍睹,我不愿将错误写法写出来。

避免的方式很简单,使用 Wikipedia 搜索或去其官网便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最重要的是用心。

在扁平化流行的今天,会更加考验设计师对文字排版的理解,这算是一部分吧。主哦。要针对程序员一点的话,可以订阅《内核恐慌》,说不定你就想当程序员了,哈哈哈。

社交网络对阅读的改变

社交网络的发展总体上增加了人们的阅读时间,在内容质量方面却趋向于两个极端,这是我自己的结论。一个极端方面,便是大面积的垃圾内容充斥着无数的广告与不加思考的随意转发与更新。另一个极端,我开始并没有完全认定,契机是曹政前辈在公众号发文提到了他的大多数信息来自朋友圈,然后又阐述了一番大概的缘由,我想着这样的状况应该也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实现,因为也有部分好友在持续做着优质内容的分享,所以这个极端便是高质量的分享圈。

很多媒体都会说社交网络的流行导致了人们阅读能力的缺失啥的,我一丁点都不能认可。一方面,其实原本就有许多人是不主动阅读的,借着这个平台还能接触到一部分的阅读材料,虽然多数状态下是在读图,但这依旧是一种阅读。另一方面,微信等轻量和相对私密的社交网络流行,使得高端用户也能一并使用,当然也不单单是高端用户,还有一批追求高质的用户,当然这两类用户可能会发生重叠,希望跟人交流,同时获得优质内容,所以在这个圈子上产生高质内容的概率相对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会导致阅读能力的缺失,反而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益,很多时候,交流会把阅读的视野扩展的更开。

阅读应该是常人获取信息的一大来源,重视阅读来源质量也是自己获取到信息质量的保证。社交网络的发展更明显的不是对人们阅读能力的影响,而是对整体阅读质量的影响。

为何要区分屏显和印刷字体

屏显字体可以简单理解为为屏幕显示而设计的字体,印刷字体则是专门针对印刷而设计的字体。之所以会产生这两种类型的字体,是因为屏幕及其显示与实体承印物及其印刷方式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

屏幕的特点是分辨率低,可用来渲染字体的像素不多,但其又需要变换多种字号来适应不同的显示需求。而实体印刷的精度高,但也因为印刷材料的各种特性,例如油墨引发的渗透等,会导致印刷后的字形会发生一定的改变。

面对上面所述的情况,就产生了针对其特性设计相应的字体,屏显字体会比印刷字体少许多的细节,但其屏幕显示的适应能力会更强。

屏显字体的数量远远少于印刷字体,常见的中文屏显字体如 Windows 中的微软雅黑和上一个时代的中易宋体,Apple 刚推出不久的苹方,以及 Google 与 Adobe 合作的思源黑体等。

强调这两种类别字体的区别,是想尽可能避免出现印刷文件中使用微软雅黑这类滥用的情况,当然还有手机中设置各种奇怪的显示字体。如果真想用微软雅黑,请出门右转方正兰亭黑。

使用盗版软件导致的思维误区

今天想说说因为使用盗版软件导致使用习惯上的差异问题,当然我没有做过严格的统计,只是根据遇到的一些情况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不会进行在线更新

对于软件相对敏感的朋友,可能会关注软件版本号。以微信为例,我现在使用的是 6.3.8 版本。版本号的作用便是区分软件的更新状态,软件更新后,软件的版本号也会随之变化,所以核对版本号便能了解现在软件使用及功能的大致状态。之所以说不会在线更新,主要是指操作系统(也可以说是软件)和常用软件的更新。因为很多情况下,盗版软件在更新后便无法继续使用,所以使得很大一部分人害怕更新,也养成了不再更新的习惯。

不会从官方网站下载软件

第一次碰到这个问题时,实在觉得有点匪夷所思。我认为原因大概是这样,因为盗版软件基本都是从某某下载站下载过来的,或者朋友直接互传而来。也可能是这个原因,没搞得清楚哪些是收费软件,哪些是付费软件。但是很多情况,其实大多数的需求都可以用免费软件或者软件试用解决。举个例子,Adobe 系的软件很多地方能用到,而其也提供一个月的试用。但很多人会问 PhotoShop 去哪下载,而不会去搜索一下 Adobe 官网在哪。

不会查看官方文档

或许你的电脑里还有精简版的 PhotoShop and so on,那么你便无法找到 Adobe 制作精良的软件说明文档了哦。哈哈,其实 Adobe 的官网可以下载哦,当然其软件安装时也自带了一个帮助模块。可以说,几乎所以软件都会带说明文档,而且会比你百度搜到的讲解细致的多,因为是他自己做的啊。只要去官网找,或者在软件中寻找帮助模块即可,要是没有的话,这软件还是不用为好。

这是我今天想说的几点,扩展开来可以讲很多。记得勤快更新软件,善用搜索哦。

This is the Start

从今年开始,每天试着自己写一点东西分享出来。一方面利于自己总结,另一方面也想与更多有共同爱好或者有兴趣的朋友一起交流。主题不限于计算机、平面设计、字体与印刷等各种奇怪的东西,想到啥就说啥。

今天先分享点关于计算机方面的吧。个人的观点是每个人都可以学点编程,不需要上来就是 C,唯有它最高。可以针对自己的用途学一点,如你是平面设计,就可以学点 JavaScript 或者 Lua, Adobe 很喜欢用 Lua (游戏行业也是), 可以用来写点小工具。然后用 Office 则可以学点 VB,写个啥爬虫的 Python 最好不过了。每个特定的领域都会有相应的工具和语言,善用搜索引擎便能快速找到。

最后,如果有兴趣听关于计算机信息之类内容播客的话,推荐订阅 《IT 公论》。Rio 和李如一是两个比较有意思的人物,以湿货为主哦。要针对程序员一点的话,可以订阅《内核恐慌》,说不定你就想当程序员了,哈哈哈。

不要逃避英文资料

关于语言的学习,我不是专家,但却因为英文能力获得了不少帮助。

我真正开始学习编程大概就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所以不能说因为编程而去学了英文。但却因为前期英文知识的积累,而使得编程的学习曲线下降了不少。

今年五月份,我开始初步学习 Node.js,使用的是国内某本比较流行的教材,但却因为教材的滞后而卡在了安装和使用 Express 框架上。后来为了快速开发而选择了 Django,使用了免费的 TangoWithDjango,学会了基本使用。再开始学习 Node.js,已经是在今年的九月份。这次学习使用的教材是 MEAN Web Development,其实这本教材在二零一四年九月就已经出版了,而国内的翻译版则在今年八月才刚刚出版,滞后的时间将近一年。就算如此流行的技术教材,也要一年以后才能翻译出版。难道我们都要等上一年,才能享受同样的内容嘛。

英文资料虽然短期看起来学习效率会低很多,但在长远看来,只会事倍功半。

当我不再害怕阅读英文

原本打算只在博客里写技术类型的文章,但发觉自己在技术上的沉淀太过浅薄,但是如果遇到自己碰到的问题我还是会将解决过程写出来,所以现在便想写写自己的有一些心得。

在学校跟同学的日常交流中,有许多同学常常会说自己虽然想学英文,但总感觉这个坎很难跨过。虽然我的学习方法不一定适用与你,但我觉得至少我的学习经历可以给你拓宽一点思路。

为什么学习英文

当初根本不是这个目的。那是自己刚开始进入字体渲染这个坑之后,西文字的渲染在 Windows 下比较能看,中文则惨不忍睹,所以那天下午便把操作系统界面换成英文的了,然后就没换回来过了……因为确实是这个样子,哈哈。

如何坚持

因为那个时候的自己,对于电脑的操作界面已非常熟悉,即使不看文字也大概知道如何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也大致明白了该功能上的英文是什么意思。在这个情况下自己的自信也进一步的增加,大大激发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慢慢回想,当进入了字体渲染的坑后我又紧接的跳入了字体设计和平面设计的坑。然后,在知乎上发现了一堆关于字体和平面设计的书,以英文为主,因为前面积累的自信,也将这些书一本本搜集过来了。那个时候阅读英文原版书是相当吃力的,所以对于内容的理解也大打折扣,阅读进度相当慢。

如果只是单靠英文原版书的刺激,那应该已经发困的无法继续学习了。但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最容易让你碰到的便是英文内容,各种游戏与软件都有英文版,在不断提高自己计算机知识的同时,我也慢慢拓宽了英文世界。更多要感谢的是互联网,让我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领略到了广阔的世界。

后续

当有了前面这些基础做铺垫后,我又路线发现了 ESL Podcast 还有奶爸的小站等一系列的网站,在这些内容的辅助下,有了更多基础的学习和提升。到现在,我能够大致顺畅的阅读英文资料,做到了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每天能够阅读到更优质的内容,以及了解到最新的资讯等等。对于事物的思考也变得更为灵活,中文不行还可以试英文,对于学习二外的也激情满满。

体会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同时做了很多其他的事,虽然偶尔会认真投入到纯语言的学习当中,但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学习结合起来学习。很多时候,你可能对语言不感兴趣,但你只要对它所带来的内容感兴趣,便能较容易的坚持下。

虽然在学习和坚持的过程中会碰到困难,但这也是学习的好玩之处。你只要克服了这个困难,你便能发现另一片天空。

Proudly powered by Hexo and Theme by Hacker
© 2020 Eli Yao